日照钢铁近日完成高强耐候钢RE800W的里程碑式突破——成功实现1.2*1190mm超薄规格的批量生产,首批产量达256吨。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国内耐候钢薄规格生产的技术纪录,更以“热轧工艺实现冷轧性能”的创新路径,颠覆了传统钢材制造逻辑。
作为行业内率先攻克热轧1.2mm超薄耐候钢量产难题的企业,日照钢铁通过轧辊辊形动态优化、全流程工艺参数智能匹配、毫秒级负荷动态调控三大核心技术突破,解决了超薄板材在轧制过程中易出现的厚度不均、成型回弹等行业共性难题。该技术使ESP产线在薄规格产品生产中展现出碾压性优势,较传统冷轧工艺效率提升30%,能耗降低15%,为高端钢材绿色制造树立新标杆。
全面超越
性能维度全面超越冷轧!三大核心优势重构市场应用场景。
典型应用
场景拓展
1.2mm超薄规格满足高层幕墙轻量化需求,耐候性减少后期防腐维护成本,适用于机场、会展中心等地标建筑。
高延伸率与低回弹特性契合车身轻量化设计,可替代传统冷轧板材实现减重10-15%,同时提升碰撞吸能性能。
在盐雾环境中抗腐蚀能力突出,可用于港口机械、冷链集装箱制造,使用寿命提升至普通钢材的3倍。
日照钢铁依托短流程热轧技术平台,将传统“热轧+冷轧”的冗长工艺精简为一步成型,不仅实现“以热代冷”的成本优化,更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性能反超。此次量产标志着:
填补国内1.2mm超薄耐候钢市场空白,预计将抢占高端建筑、新能源装备等领域15%的细分市场份额。
相关技术参数已纳入《高强度耐候钢应用技术规范》修订草案,推动行业标准向更高精度、更优性能迭代。
吨钢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12kg标煤,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.5万吨,契合“双碳”目标下的产业升级需求。
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再到“领跑”的技术跃迁,此次突破并非偶然——日照钢铁已构建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创新体系,联合北京科技大学、钢铁研究总院等机构攻克20余项关键技术。从2023 年首次试制到如今批量量产,团队通过68次工艺仿真、127组轧辊参数调试、36 轮现场工业试验,最终实现“毫米级精度控制”与“高性能集成”的双重突破。
行业分析师指出:“ESP高强耐候钢1.2mm规格的量产,不仅是企业技术实力的展现,更意味着中国钢铁制造业在高端耐候钢领域已从‘技术追随者’转变为‘标准制定者’,有望在全球高端钢材市场与国际巨头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。”